膀胱尿路上皮癌CTC在临床上具有预后评估的价值
    2020-04-30

膀胱癌是国内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大约90%的膀胱癌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发生原因复杂,是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均有重要影响。移行细胞癌为膀胱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80%以上。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患者5年存活率在40%~60%。膀胱癌的复发率高,患者复发率高达60%~70%。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有:膀胱镜检查、可疑病变处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影像检查等。膀胱镜检查及可疑病变处活组织检查仍是膀胱癌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但其为侵入性的检查,患者依从性差,不宜作为常规检查。而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低,影像检查具有滞后性,因此,临床上亟需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的检测手段和标志物用于早期检查、动态检测等。

img1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CTC)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提出了CTC的概念。近几年CTC在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控等方面的临床表现逐渐崭露头角,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

img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高危非肌源性患者和肌源性UCB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外科技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期处理和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有高达50%的患者发生转移并死于疾病。在这些患者中,疾病恶化的原因是无法检测到微小转移性疾病的早期传播。传统的分期方法,如成像技术(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这些患者的分期中作用有限。因此,需要新的标志物检测临床相关的隐匿性转移疾病,来帮助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使那些可能通过局部治疗治愈的患者免于不必要的全身治疗。

Busetto GM等研究者评价CTC可作为高危非肌细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指标。研究者在全球范围内纳入155例经病理证实的高危NMIBC患者,并在停血后接受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CTC检测。101名患者(A组)使用CellSearch分析样本,54名患者(B组)使用CELLection分析样本。随访28个月,共有65例(41.9%)复发,27例(17.4%)疾病恶化,9例(5.8%)淋巴结和/或骨转移。研究发现CTC的存在与首次复发的时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A组中,观察到体内有CTC的患者复发率为75%,而B组中体内有CTC的患者复发率为83%。恶化率也与CTC密切相关:A组和B组体内含有CTC的患者恶化率分别为65%和29%。

                                                        img3 img4

备注:A、B组为CTC阴性患者组,C、D组为CTC阳性患者组。

这项研究显示CTC作为NMIBCs患者风险分层的预后指标,在高危非肌细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预后和预测价值。CTC在膀胱癌中的动态监测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汇先医药基于英国剑桥大学微流控技术平台,首次将物理筛选和免疫特异性筛选结合,研发出了串并联式万道多层微流控特异性筛选芯片(CytoBot2000),在立体多层微流控芯片上结合了高特异性的多种抗体,识别并分离外周血中的CTC。独家芯片高分子表面处理工艺,保护循环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非特异性吸附,消除背景白细胞,利于下游核酸提取。此外,独家高分子酶裂解技术,溶断高分子释放活性循环肿瘤细胞,确保下游细胞鉴定的开展。该技术将捕获效率进一步提升,捕获的细胞纯度稳定且>10%,可进行后续如PCR、二代测序、单细胞测序等检测。CTC的捕获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极大缩短检测周期,为膀胱癌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并可应用在癌症全程管理中

img5